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 - 新能源汽車技術分類及三大關鍵技術詳解
3新能源汽車三大核心技術
在三級模塊體系和平臺架構中,整車控制器(VCU)、電機控制器(MCU)和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(BMS)是最重要的核心技術,對整車的動力性、經濟性、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有著重要影響。
3.1VCU
VCU是實現整車控制決策的核心電子控制單元,一般僅新能源汽車配備、傳統(tǒng)燃油車無需該裝置。VCU通過采集油門踏板、擋位、剎車踏板等信號來判斷駕駛員的駕駛意圖;通過監(jiān)測車輛狀態(tài)(車速、溫度等)信息,由VCU判斷處理后,向動力系統(tǒng)、動力電池系統(tǒng)發(fā)送車輛的運行狀態(tài)控制指令,同時控制車載附件電力系統(tǒng)的工作模式;VCU具有整車系統(tǒng)故障診斷保護與存儲功能。
圖3為VCU的結構組成,共包括外殼、硬件電路、底層軟件和應用層軟件,硬件電路、底層軟件和應用層軟件是VCU的關鍵核心技術。
圖3 VCU組成
VCU硬件采用標準化核心模塊電路( 32位主處理器、電源、存儲器、CAN )和VCU專用電路(傳感器采集等)設計;其中標準化核心模塊電路可移植應用在MCU和BMS,平臺化硬件將具有非常好的可移植性和擴展性。隨著汽車級處理器技術的發(fā)展,VCU從基于16位向32位處理器芯片逐步過渡,32位已成為業(yè)界的主流產品。
底層軟件以AUTOSAR汽車軟件開放式系統(tǒng)架構為標準,達到電子控制單元(ECU)開發(fā)共平臺的發(fā)展目標,支持新能源汽車不同的控制系統(tǒng);模塊化軟件組件以軟件復用為目標,以有效提高軟件質量、縮短軟件開發(fā)周期。
應用層軟件按照V型開發(fā)流程、基于模型開發(fā)完成,有利于團隊協(xié)作和平臺拓展;采用快速原型工具和模型在環(huán)(MIL)工具對軟件模型進行驗證,加快開發(fā)速度;策略文檔和軟件模型均采用專用版本工具進行管理,增強可追溯性;駕駛員轉矩解析、換擋規(guī)律、模式切換、轉矩分配和故障診斷策略等是應用層的關鍵技術,對車輛動力性、經濟性和可靠性有著重要影響。
表2為世界主流VCU供應商的技術參數,代表著VCU的發(fā)展動態(tài)。
表2 VCU技術參數
3.2MCU
MCU是新能源汽車特有的核心功率電子單元,通過接收VCU的車輛行駛控制指令,控制電動機輸出指定的扭矩和轉速,驅動車輛行駛。實現把動力電池的直流電能轉換為所需的高壓交流電、并驅動電機本體輸出機械能。同時,MCU具有電機系統(tǒng)故障診斷保護和存儲功能。
MCU由外殼及冷卻系統(tǒng)、功率電子單元、控制電路、底層軟件和控制算法軟件組成,具體結構如圖4所示。
圖4 MCU組成
MCU硬件電路采用模塊化、平臺化設計理念(核心模塊與VCU同平臺),功率驅動部分采用多重診斷保護功能電路設計,功率回路部分采用汽車級IGBT模塊并聯技術、定制母線電容和集成母排設計;結構部分采用高防護等級、集成一體化液冷設計。
與VCU類似,MCU底層軟件以AUTOSAR開放式系統(tǒng)架構為標準,達到ECU開發(fā)共同平臺的發(fā)展目標,模塊化軟件組件以軟件復用為目標。
應用層軟件按照功能設計一般可分為四個模塊:狀態(tài)控制、矢量算法、需求轉矩計算和診斷模塊。其中,矢量算法模塊分為MTPA控制和弱磁控制。
MCU關鍵技術方案包括:基于32位高性能雙核主處理器;汽車級并聯IGBT技術,定制薄膜母線電容及集成化功率回路設計,基于AutoSAR架構平臺軟件及先進SVPWM PMSM控制算法;高防護等級殼體及集成一體化水冷散熱設計。
表3為世界主流 MCU硬件供應商的技術參數,代表著MCU的發(fā)展動態(tài)。
表3 MCU技術參數
3.3電池包和BMS
電池包是新能源汽車核心能量源,為整車提供驅動電能,它主要通過金屬材質的殼體包絡構成電池包主體。模塊化的結構設計實現了電芯的集成,通過熱管理設計與仿真優(yōu)化電池包熱管理性能,電器部件及線束實現了控制系統(tǒng)對電池的安全保護及連接路徑;通過BMS實現對電芯的管理,以及與整車的通訊及信息交換。
電池包組成如圖5所示,包括電芯、模塊、電氣系統(tǒng)、熱管理系統(tǒng)、箱體和BMS。BMS能夠提高電池的利用率,防止電池出現過充電和過放電,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,監(jiān)控電池的狀態(tài)。
圖5 電池包組成
BMS是電池包最關鍵的零部件,與VCU類似,核心部分由硬件電路、底層軟件和應用層軟件組成。但BMS硬件由主板(BCU)和從板(BMU)兩部分組成,從版安裝于模組內部,用于檢測單體電壓、電流和均衡控制;主板安裝位置比較靈活,用于繼電器控制、荷電狀態(tài)值(SOC)估計和電氣傷害保護等。
BMU硬件部分完成電池單體電壓和溫度測量,并通過高可靠性的數據傳輸通道與BCU 模塊進行指令及數據的雙向傳輸。BCU 可選用基于汽車功能安全架構的32 位微處理器完成總電壓采集、絕緣檢測、繼電器驅動及狀態(tài)監(jiān)測等功能。
底層軟件架構符合AUTOSAR標準,模塊化開發(fā)容易實現擴展和移植,提高開發(fā)效率。
應用層軟件是BMS的控制核心,包括電池保護、電氣傷害保護、故障診斷管理、熱管理、繼電器控制、從板控制、均衡控制、SOC估計和通訊管理等模塊,應用層軟件架構如圖6所示。
圖6 應用層軟件架構
表4為國內外主流 BMS供應商的技術參數,代表著BMS的發(fā)展動態(tài)。
表4 BMS技術參數